首页> 经济 > > 详情

搏浪拓域风正劲 30而立再出发 当前通讯

2023-05-29 08:34:15 来源:萧山日报

1993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系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2023年,萧山经开区在全国200多个国家级经开区中,全力冲刺“第一方阵”。

三十而立。昔日的农田、荒地已变成如今的高楼林立,头顶“国字号”光环的开发区,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新城转变,培育壮大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等特色产业,信息港小镇和机器人小镇先后创建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启用省自贸试验区展示中心,“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先人一步。


(资料图片)

三十而“砺”。一个新区从“拔节生长”到“精彩绽放”,真正实现了“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诺言。在这个里程碑之上,开发区将把握“近中远”节奏,深入实施“兵团化”会战,全力开展“腾笼换鸟、项目招引、链主打造、产城融合和深化改革”五大攻坚行动,为萧山区、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的“开发区力量”。

开放与创新  争先进位的奋斗之路

开发区是萧山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84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拉开序幕。萧山经开区便是起步于以点带线、以线连面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所需”。

开发区挂牌后,给萧山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知名度的大幅提升。当时外宾来访络绎不绝,人民日报、文汇报更是称“萧山开发区是后起之秀”。随着开发区软硬件建设加速提升,“一条龙”外商项目服务更是一大特色,外资企业数和利用外资数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在外资企业的影响下,萧山的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引入,农田变城市,农民变工人,产业结构和城市格局加速转型。直到现在,开发区已是萧山当之无愧的第一平台,对萧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从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开发区从起步的68万开办费和1700万低息贷款,在1993年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从最初的2.05亿元到733.61亿元,增长了358倍;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占萧山1/4。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51个,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第七位。

“奔竞不息”是三十年来“争先进位”的过程。特别自2018年起,开发区接连进位,2022年位列全国21位,且仍保持冲刺态势。作为30年前全国4个在县级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排位赛中,萧经开根据最新制定的“成长计划”,力争2030年跃居全国前列。

如何做到?创新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年年初,开发区全新的品牌——江南科技城正式发布,将以“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双轮驱动,集中力量提升萧山经济和产业能级。比如,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汇聚于此,科技策源能力在全省都属罕见,正自萧山沿滨江向全市辐射。

去年,开发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萧山区11.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萧山区14.3个百分点,“战略能级和科创能级双向发力,开发区科技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进击必须走的‘华山之路’。”接下来,开发区将持续发挥科创平台创新引擎作用,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为打赢“两场硬仗”,办好“三件大事”挑大梁、作贡献、当表率。

兵团与专班  平台创新的改革之路

2022年,是萧山“平台经济”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开年之初,便开启了大抓平台、抓大平台的新模式。作为萧山的第一平台,在这轮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开发区尽锐出战,“‘兵团’化作战、专班化运作”机制成效显现。

2022年,开发区共促动新项目开工18个。不少企业家竖起大拇指,“项目的早落地、早施工意味着早投产、早见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开发区各‘兵团’真心诚心的服务,更有信心在这里发展下去!”2022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增幅达23.6%。

今年成果同样璀璨。被3万创客亲切称作“萧山硅谷”的信息港,是市北“兵团”的核心力量。3月底,杭州湾数字健康创新谷(北区块)、红利大健康产业园在信息港六期北区块双园开园,是信息港首次实现产业飞地模式与企业主导运营模式的深度融合。之后,双园将积极与二期中国智慧健康谷、六期杭州湾数字健康创新谷实现产业联动。

扎实推进驻企服务、积极完善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双创环境,这种集聚效应下的“凝聚力”,背后是“兵团+专班”的结晶:在腾笼换鸟专班、总部经济专班等工作专班的统筹下,市北“兵团”通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在发展空间、科技赋能、项目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破解发展瓶颈,推动优质资源加快集聚。

不止于此。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转移、体制机制得以捋顺,三个“兵团”集中发力,为开发区擘画了“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新图景。市北“兵团”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江南科技城“兵团”加快推进机器人小镇2.0升级版建设,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兵团”,让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加速崛起。

放到全区地图来看,也是这三大“兵团”,开发区不仅又一次成为全区国际元素最为集中、产业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能力最为强劲的区块,更串联起了萧山“东西两翼”,是萧山“一心两翼”空间格局的战略中枢,促进各类发展要素在更大区域内的互动、赋能,推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充分涌流、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在全力冲刺“第一方阵”的时间里,开发区将坚决贯彻平台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其他板块的联通互动,奋力扛起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主阵地的使命担当,为萧山未来发展探路。

破圈与重塑  产业链的进阶之路

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中,希瑞新能源导电涂层一期项目车间有序工作,在超薄、超宽、超长的铝箔上进行导电涂层的涂布,这是直接影响新能源电池稳定、续航的关键材料之一。

从2021年落户绿智新城以来,希瑞新材料就在新能源赛道上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今年希望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从3亿元到30亿元的跃升。”希瑞新材料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优质的服务,落地于此更大的考虑在于“链”,“大家都处于高端功能新材料赛道,荣盛盛元、恒逸逸通、传化化学等都是重量级项目,带动着上下游材料、装备、系统集成等关键领域企业的落地,形成产业集聚。”

在浓厚的产业氛围之下,2022年,绿智新城实现工业总产值50.76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贡献占比100%。目前,开发区、绿智“兵团”与益农镇还共同组建了专班,全力推动高端功能新材料特色产业平台的落地发展。

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绿智新城上演了“链”式跃升,产业进阶之路由此清晰——链主企业引领、生态企业集聚、系统配套集成,创建全产业链生态。江南科技城还将“链”进行了深度融合:以桥南的智能制造为科技城的科技创新提供生产实践,再以科技城的科技创新反哺桥南的智能制造,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让两者相融共生、螺旋上升。

市北“兵团”则立足AI医疗、高可靠性芯片两大产业链开拓创新,以链式思维招商,持续盯引链主型、节点型项目落地。以双招双引为路径,开发区进行了强链延链的探索,已然走出一条链动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物技术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链以及纤维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的进阶之路。

不难发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从星星之火到产业集群,开发区已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梯队:现有规上企业5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集聚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8家,拥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上百家,以及上市企业28家。

今年,开发区将继续聚焦“2+3+X”和“4+4”产业体系招大引强,实现投资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零的突破,招引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现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扎实推进经济稳进提质,持续强化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清廉开发区,努力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强引擎、产业生态圈建设新示范、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新标杆。

关键词:

上一篇:LCD党福音!Redmi Note 12T Pro跑分出炉:搭载天玑8200-Ultra
下一篇:最后一页